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推行,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质疑到认可的过程。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从中得到了实惠,百姓在满足温饱需求之余,也有了更多可供支配的闲散资金;加之国家从紧的信贷政策的影响和允许民间利率四倍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法律规定,都促使我国民间资金的流动日益活跃,因民间借贷而导致的纠纷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并对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受理的一系列民间借贷案件中,我们可以窥见基层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呈现出的许多新特点。
1、纠纷肇因多种多样。从我院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分析,借款人有以家庭生活困难或经营需要为由向出借人借款的,有以提供假担保、优先供货或高利回报等为诱饵骗取他人借款的,也有出借人为获取高额利息而主动向借款人出借资金导致借贷纠纷的。
2、案件数量日益增多,其在本庭已受理的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增大。2006年全年我院民一庭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为92起,仅占本庭全年受理民事案件数量的8.6%;而我院民一庭2007年全年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为174起,占本庭全年受理民事案件数量的14.2%,2008年至今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本庭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已超过以往全年的受案量,达到268起,占已受理的民事案件的20%。
3、被告拒不应诉情况普遍。在我院受理的借贷纠纷案件中,被告大多不愿出庭应诉,并且还存在被告拒签法院应诉手续或于原告起诉前离家外出的情形,导致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只能作出缺席判决,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和送达裁判文书造成很大的障碍。
4、存在“问题借贷”的疑点明显。从我院受理的一系列借贷纠纷案件来看,多数案件本息约定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明晰,但在部分案件中,仍存在“问题借贷”的疑点。以我院受理的王某诉居某某欠款纠纷一案为例,在审理过程中,我们得知,王某曾先后借给居氏父子100万元。本案中,原告追讨的379200元欠款并未约定任何利息。试问,一个与居氏父子非亲非故的民事主体,无息借给居氏父子百万资金,疑点重重。在审判实践中,很多原告存在高利放贷的情形,为了规避法律,多采取以本息合计方式约定欠款的办法,而不单独列明利息计算方式。此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追讨以赌博形成的债务的情况也是在审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借贷”情形。
作为基层法院的审判人员,针对民间借贷案件呈现的特点,审理好此类案件,对于依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审判实际,认为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应作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直接送达工作。针对借贷纠纷案件中被告庭前离家,不积极出庭应诉以及拒收裁判文书等情形,以直接送达代替一般案件中采用的邮寄送达或电话通知送达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审判人员准确了解被告或其同住成年家属的准确住所,是确保直接有效送达的重要前提。另外,以直接送达的方式上门接触被告一方及其家属,对查明案情、动员家属作好配合工作具有实效,并能为日后双方的调解创造更大的机会。
2、加大对借贷关系合法性的审查力度。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这一条文确定了只要出借人与借款人在实施订立、变更和终止借贷行为时,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法律规定,国家就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予以法律保护。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可见,我国法律对借贷关系的保护以借贷关系的合法性为前提,且对借贷利率有最高额的限定。因此审判人员应当在庭前和庭审过程中,对借据的形成过程,出借人的借款原因和借款目的,出借人资金的具体来源等进行细致的了解和调查,以查明是否存在借款合同形式违法及“高利贷”、“赌债”等“问题借贷”的情形。
3、依法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为查明借贷关系真实合法,审判人员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对出借人的资金来源,借款人的借款目的和用途等事项的调查,因而存在发现借贷双方有违法犯罪情形的可能。如:出借人的资金可能是因渎职犯罪所得或者借款人存在非法集资、聚众赌博、诈骗等情形。对于在审判过程中如发现借贷双方有犯罪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说明案情并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
苏州民间借贷律师 |